我们都知道农村供电没有地线,不安全,容易造成触电事故,因为使用的是TN-C供电系统,有没有更安全的保护系统呢,可以加装漏电保护器,和地线呢,是有,就是TN-S接零保护系统,和TN-C-S(以后讲,注意查看)TN-S接零保护系统1系统正常运行时,专用保护线上没有电流,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。PE线对地没有电压,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上,安全可靠。2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。
废旧电缆利用方法
1.手工剥皮法:该法采用人工进行剥皮,效率低、成本高,而且工人的操作环境较差;
2.焚烧法:焚烧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,使废线缆的塑料皮燃烧,然后其中的铜,但产生的烟气污染极为严重,同时 ,在焚烧过程中铜线的表面严重氧化,降低了金属率,该法已经被各国严格禁止;
3.机械剥皮法:采用线缆剥皮机进行,该法仍需要人工操作,属半机械化,劳动强度大,效率低,而且只适用粗径线缆;
4.化学法:化学法废线缆技术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,一些 曾进行研究,我国在“八五”期间也进行过研究。该法有一个的缺点是产生的废液无法,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,故很少采用;
5.冷冻法:该法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,采用液氮制冷剂,使废线缆在极低的温度下变脆,然后经过破碎和震动,使塑料皮与铜线段分离,我国在“八五”期间也曾经立项研究,但此法的缺点是成本高,难以进行工业化的生产
湖南长沙废电缆快速响应施工剩余电缆
产品质量***抽查合格率长期在低位徘徊,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波动较大,部分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意识不强,偷工减料、制等质量失信和现象比较突出,质量问题对安全、环保和健康带来较大隐患。同时,电线电缆总体产能严重过剩,普通电线电缆生产装备利用率普遍不足40%;产业集中度不高,企业发展后劲不足,自主创新能力不强,中低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严重;行业无序过度扩张,市场竞争不规范,这些问题势必制约电线电缆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。为此,务必充分认识加强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综合整治,提升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重要意义,切实采取措施,加大综合整治力度,为电线电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根据有关数据显示,2012年1月至7月。
CPU的工作原理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运算3+4,来说明CPU的操作过程吧。设保存在内存中的程序和数据如下。步骤1:当程序被执行时,CPU就读取当前PC指向的地址0000中的指令(该操作称为指令读取)。经过解码电路解读后,这条指令的意思是“读取0100地址中的内容,然后,保存到寄存器1”。于是CPU就执行指令,从0100地址中读取数据,存入寄存器1。寄存器1:03(由0变为3)由于执行了1条指令,PC的值变为0001步骤2:由于PC的值为0001,因此CPU就读取0001地址中的指令,经解码电路解码后,CPU执行该指令。PLC前景趋势在工控行业,技术就是你自己 抢眼的名片,掌握plc技术你的职位待遇往上涨就必然的。在此行业中,技术就是专属的铁饭碗,类似于 的铁饭碗一般,的投资用在于自己的技能提升上,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。从以上几方面来看,学plc编程由电工此类型职 进,在可预见的情况下,plc作为工控行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条件,必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及应用,这是一种技术层面推进的趋势。有人认为把R3的阻值减小,Ib就可以变大,大于0.2mA时,蜂鸣器就可以正常工作。但是蜂鸣器的压降很难获知,而且有些蜂鸣器的压降可能变动,这样一来基极电阻阻值就很难选择,阻值选择太大就会驱动失败,选择太小,损耗又变大。d电路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,所以不建议选用图二的这两种电路。这两个电路,电路的驱动信号为3.3VTTL电平,常出现在3.3V的MCU电路设计中,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就设计出这两种电路,而这两种电路都是错误的。多数人也都知道,51单片机的入门篇就是Led灯的操作,当然了,那也是 基本的操作。上次玩完LED灯,就相当于是入门,今天我们来看看数码管,对于数码管,大家可以是再熟悉不过了,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数码管,但是你知道其内部的原理吗,其实还是相当简单的,老样子,我们要玩什么,当然是先看看这个部分的原理图了:由原理图可知,八个数码管并不是直接接在单片机的IO口上的,而是用了74HC595芯片,那么我们要想驱动数码管,就必须了解595芯片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,大多数发板并没有使用这个芯片。 ,一名年轻大不幸遭遇电击身亡的消息让电力江湖久久不能平静:2017年8月,某变电站电气检修人员在进行主变停电检修(定检预试)工作(勘察现场)时,在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及避雷器引流铜排带电的情况下,运行新员工违规 打避雷器背面柜门,误将头探入打的避雷器柜内查看,因头部与带电的避雷器引流铜排安全距离不足(小于0.35米),发生触电。而查询近年,新员工单人值班、单人巡检、单人操作等出问题,新员工违规“拉合接地关,擅自改变调度管辖设备状态”等等事件频频见于报端,让电力新员工的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反思。